04/10/22

    今天去北美館看了展,中午起床時投還有點昏沉,但看到窗外規整的陽光就覺得不該浪費,遂拋下在背後嚷著疫情的媽媽,跳上公車呼嘯而去。
    我看展從不做功課。對北美館地景的印象停留在三個月前,就算知道可能看到一樣的展,我還是腳步輕盈的顛過海霸王和公園往館裡走,當真一樣就當踏青吧。
    一樓,李義弘。1941年生的水墨大師,長長的一生裡有好幾次畫風轉變。一開始是中式的對景、剎、山、松的描繪,畫的色彩飽滿,形勢奇詭。中間有幾幅根據很有名的古文如李白〈春夜宴桃李園序〉、〈桃花源記〉等等,他在畫的留白處會把原文寫在上面。我最愛的一幅是四季詩意—畫歐陽修〈醉翁亭記〉,我看到亭子右下那抹噴濺的藍直接被震懾。他的《曲水流觴》裡面的水是一抹霧般的清亮的白色帶子,看了覺得非常亮眼。
    他也經歷過極簡時期、中式時期、寫實時期,彷彿他去了不同的星球一樣。很佩服他的創作量能與嘗試勇氣。
    玉山行是他的集大成。這是一幅25公尺長的畫,畫上無字,就單純用筆墨紀錄玉山的山嵐設色,每隔幾尺就是不同的山景,看的當下很感動,好像畫家整個藝術生命在我面前展開。
    李義弘近期的畫偏向巨型的溪景與石礫,那種筆鋒的遒勁,光影在溪谷炸開,從六公尺高的畫布整個灌到我頭上,真的有夠爽。歐對,看到這的時候我前面的大叔很直截了當的放了個響屁,那個聲音也挺遒勁。
    二樓,洪瑞麟,礦工畫家,我特別喜歡他的礦工速寫。黝黑的礦洞,黝黑的人,極少的一兩絲亮光勾勒出礦工的肌理,那種生命力特別吸引我。他的思想比較正向,覺得礦工是犧牲自己養活家人的無名英雄,是我可能會覺得他們是資本主義腳下的犧牲品。
    我覺得這次的展覽質量非常高,畫家跟畫都很有記憶點,也看到了藝術家的一生流變,最近開始期望這種東西,生命不長,想累積得在當下,這篇日記也是。

留言